2025年,丹麦做了一个让很多人看不懂的决定。
仅仅四个月前,哥本哈根面对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购买格陵兰岛的提议,还是一口回绝。可转眼到了7月11日,丹麦议会却以87%的压倒性支持率,主动通过了《美丹防务合作协议》,将格陵兰的军事控制权打包送到了美国手上。
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?
答案其实并不复杂。就在协议通过前,美国向丹麦发出了最后通牒:要么合作,要么就等着给出口到美国的风力发电机部件缴纳25%的惩罚性关税。
格陵兰议员卡尔森的话一针见血:“丹麦为了保住自己的风电订单,就把格陵兰变成了美国的军事前哨。”
而这笔交易的代价,格陵兰人正一项项地亲身感受着。
协议生效后,美军可以永久驻扎格陵兰。如果美军人员在岛上犯了事,格陵兰的司法系统无权审理,案件将全部交由美国军事法庭。这意味着司法主权的旁落。
当地报纸《极地邮报》统计,从2025年7月起,格陵兰岛上多达67%的公共决策,都需要先报备美军司令部批准。这无异于行政上受制于人。
美军计划升级图勒空军基地,工程直接占用了当地原住民230平方公里的传统狩猎区。至于如何补偿?方案需要华盛顿点头。土地与资源的控制权,就这样悄然流失。
最致命的是经济命脉。格陵兰拥有全球约25%的稀土储量,这本是它走向未来的最大资本。但现在,美国资本拿到了优先开发权,白宫已批准通用动力公司直接进驻,开发格陵兰南部的矿区。
格陵兰自治政府的抗议声,被丹麦议会直接无视。
丹麦官方给出的解释是:这一切都是为了“应对俄罗斯的威胁”。
可事实果真如此吗?根据北约一份内部文件,2025年,俄罗斯在整个北极地区新增的兵力尚不足3000人。用这点兵力,去换取美国对一个主权地区的全面接管,这笔账,恐怕欧洲人自己都算不清。
法国外长公开批评丹麦,称这是“欧洲首次将领土防务全权外包给域外国家”。德国总理则只是表示“关注”。至于欧盟,则是一片沉默。
美国得到的,远不止一个军事基地。升级后的图勒空军基地,将成为美军全球导弹防御系统的神经中枢,其监控半径直接覆盖俄罗斯在摩尔曼斯克的核潜艇基地。俄罗斯原计划在2025年投入使用的12座北极港口,一夜之间,全部暴露在美国的火力威胁下。7月22日,俄军举行了一次军事演习,但其舰队始终未敢进入格陵兰500海里范围。
对中国的打击,则来得更为精准而致命。
中国耗资4.3亿美元参股的格陵兰深水港项目,被直接叫停,后续工程由美国海岸警卫队接手。中远集团2025年计划途经北极航线的114艘商船,被强制要求接受美国海运局的“安全核查”,仅此一项,预计每年就要增加1.8亿美元的成本。就连中国在俄罗斯的生意也受到波及,中资企业在俄国萨贝塔港的货物周转量被强制压缩了30%,俄方给出的理由很微妙——“军事合作敏感”,并冻结了中方所有新的投资申请。根据中国自然资源部的数据,2025年,中国北极科考船的靠泊许可申请,被拒绝的次数同比增加了400%。
一份协议,让美国几乎兵不血刃地锁定了北极关键地区的战略控制权,同时对中俄两国的北极布局来了一次釜底抽薪。
连锁反应已经开始。7月27日,冰岛同意美国海岸警卫队进驻。挪威则将国内五处美军雷达基地的租期,一口气延长到2050年。连加拿大外长都公开承认:“传统的主权概念正在北极地区被重新定义。”
放眼全球,大国对领土的控制模式,正呈现出清晰的分化。
俄罗斯走的是武力强占的老路。2025年,俄军为控制乌东四州,消耗了超过600亿美元的军事预算,并以“并入”宣言公然挑战国际法。
而美国则开创了“协议掌控”的新模式。通过一份《美丹防务合作协议》,名义上花费73亿美元升级基地,实际上却通过预售格陵兰的矿产开发权,提前回收了35亿美元。美国务院将其定义为“军事资源共享”,完美绕开了“主权”这个敏感词。
在美俄都以不同方式完成实质性版图延伸的背景下,中国仍在坚持“尊重主权完整”的原则。
然而,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:一种新的全球领土秩序,已然在我们眼前成型。
按天配资-东莞股票配资-杠杆a股-炒股杠杆10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