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,手机就是钻了这个空子。父母应该用心呵护孩子、倾听孩子、正确引导孩子,让孩子成为手机的主宰者,更要成为人生的掌控者。
今年的中高考落下帷幕,录取情况也即将发布。那些因沉迷手机而荒废学业的孩子,真的让人痛心不已。
我好像压根儿就放不下,每次想到这个分数心里就特别难受。 我高考差了几十分,天天抱着手机不撒手,不复读还能咋办,要是当时能少碰几个月手机,成绩肯定不会这么惨,可惜啊,世上没有后悔药……之前看到过一个中学生周末的真实写照,他们明明已经深陷手机泥潭,却还在自欺欺人地找各种理由:
8:00——刚醒,躺床上先刷刷抖音、微信、朋友圈,瞅瞅昨晚有啥新鲜事,又涨了几个赞,就看这一眼,马上起床学习。 14:00——午休,这电影太上头了,根本停不下来啊,一眨眼就到现在了。有点困了咋办,先眯会儿,定3个闹钟,就睡半小时。 18:30——刷题,晚上时间还长着呢,白天虽然废了,现在得好好利用。展开剩余92% 这题不会做啊,拿手机搜一下。哎呀我爱豆又发微博了,恭喜她又收获一枚小迷弟! 21:00——休息,累死了,来两局游戏放松放松。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,直到他们看到那惨不忍睹的成绩单,才恍然大悟:
沉迷手机,要付出的代价远比想象中更加惨重!
别再扯什么手机有助于学习了!
别再在该拼命的时候去刷手机了!
别再纵容孩子沉迷手机了!
说实话,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,手机能帮助学习,多半是个借口。
只有极少数自制力超强的学生,而且有着清晰的底线认知:"手机只是个工具,绝不能被它绑架。"这样的学生,手机或许在某些方面对学习有点帮助。
但这样的学生,真的是凤毛麟角。
沉迷手机的恶果,不管是孩子还是家长,谁都承受不起。
手机,就像戒不掉的毒品 唐山某少年深陷手机游戏无法自拔,学业一塌糊涂,因为不服老爸的管教,竟然当场写下断绝父子关系的"保证书"; 江宁一个小孩子迷恋游戏,被爷爷收了手机后直接离家出走,想用这招"威胁"老人,结果自己迷了路回不了家; 杭州11岁男孩,拒绝写作业,父母一气之下砸了手机,他竟从12楼纵身跃下,用生命做了最后的抗争……这样的悲剧一桩接一桩,被手机和游戏毒害的孩子越来越多。
在这个电子时代,每个孩子都要面对"垃圾快乐"的强烈诱惑。
有些孩子,白天睡到日上三竿,夜里熬夜刷视频到天亮;
有些孩子,为了游戏充值,偷偷拿父母的钱,最后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。
为了追求手机和游戏带来的瞬间快感,一大批孩子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虚度光阴。
他们心甘情愿地成为碎片化娱乐的奴隶,任由无节制的感官刺激吞噬自己。
虽然暂时获得了满足感,但在这种虚假的快乐中,他们正在丧失自控力和学习能力。
他们不愿思考,不想进步,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前途,被这种廉价快乐一点点蚕食。
国外曾做过一项研究,选择了100个孩子,分成两组:50名是远离手机的孩子,50名是手机重度依赖者,然后进行长期跟踪观察。
10年后,结果令人震惊:
50位手机重度依赖的孩子中,仅有2位成功考入大学。 而另外50名远离手机的孩子几乎全部考入大学,只有3名孩子高中毕业后选择回家帮忙。这些考入大学的孩子中,有16位还获得了学校的全额奖学金。
手机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,甚至不用等到10年,孩子的人生轨迹就可能彻底改变。
手机是怎样一步步毁掉学习的?那么,手机对学习的杀伤力到底有多大?它是如何摧毁专注力、拖垮成绩的?
1. 损害大脑发育
长时间玩手机对大脑会造成不良影响,长期保持同一姿势玩手机,会对大脑形成固定刺激,使大脑长期处于疲劳状态,时间久了就会影响记忆力和认知能力。
2. 摧毁专注力
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,缺乏对问题进行深入持续思考的能力。
这似乎已经成了被手机操控的现代人的"通病","专注"这种状态正变得越来越稀缺。
手机带来的满足感来得太容易,一旦习惯了这种"伸手就来"的满足感,就再也不愿意去做那些需要"高投入"的事情了。
比如在高度自律的状态下完成作业、深入思考问题。
当有人问"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是什么?"时,巴菲特回答说,我的答案是专注,比尔盖茨的答案也一样。
对学生而言,能否培养出中高考所需的能力,关键在于专注力的强弱,而不是简单的时间堆砌。
沉迷手机的学生很难在学习上进行持续深入的思考;而缺乏深度思考,浅尝辄止根本无法掌握高难度的知识内容。
3. 吞噬宝贵时间
罗振宇在2018年跨年演讲中提到:
游戏大佬们设计的王者荣耀让人十分钟就有一个爽点,吃鸡游戏三分钟就要有一个爽点,甚至追求一分钟一个爽点。说白了,只要你坐到游戏面前,就别想轻易离开,想走也不让你走,你要是走了,那就是游戏设计师的失败。
你觉得是你聪明还是游戏制作团队聪明?人家是专业团队,你不过是个未成年人,怎么可能斗得过他们?
别人在课后拼命学习,你却想方设法找机会玩手机,甚至熬夜也要玩;
别人在课堂上认真听讲,你却心不在焉、昏昏欲睡;
别人下课要么休息要么预习,你却兴奋地和同道中人聊升级打怪,手痒难耐。
谁能考出好成绩,还用多说吗?
4. 破坏人际关系
孩子一旦沉迷手机,父母肯定会担心焦虑,要么直接干预,拔网线、砸手机,吵架骂人;
要么四处求助,一想到孩子的未来就偷偷流泪;
老师也会恨铁不成钢,反复劝说无效后,只能无奈放弃。
承受着各种压力的学生,不管在手机中获得多少快乐,一回到现实就会感到巨大的压力。这就是大多数手机成瘾孩子的生存现状。
理想与现实的冲突,个人意愿与家长老师的对立,让他们处在一种极不和谐的关系中。
既不可能有发自内心的快乐,也不可能在被迫学习的高压环境下取得真正的进步。
这几句话,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沉迷手机的学生八九不离十是在自毁前程,建议家长务必要对孩子说这几句话:
第一句:孩子!当你想玩手机的时候,先想想以你现在的成绩能不能考上高中/大学?
明摆着的事,初高中生将要面对决定命运的中考和高考,你看看身边历年那些落榜的学生,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沉迷游戏导致的。
有位教了20多年书的班主任曾经严厉地警告那些沉迷手机不学习的学生:
游戏偷走了你们的知识, 游戏偷走了你们学习的时间, 游戏偷走了你们人生中最珍贵的青春岁月, 游戏偷走了你们的录取通知书,让你们前功尽弃、一无所有!中高考可不是你们玩的游戏,搞砸了还能重来。
学习的机会就这一次,初中不努力,中考就后悔!高中不努力,高考更后悔!
第二句:孩子,手机游戏什么时候都有,但考试机会只有一次,考不上理想学校你打算怎么办?
第三句:你得明白,能让你在这个世界上立足的是父母和知识,绝不是游戏。
父母不可能养你一辈子,这个世界上只有阳光和空气是免费的,其他的一切都需要你有本事才能得到,而不是靠手机!
在你未成年之前父母可以养活你,但他们不可能把你当"巨婴"养一辈子,所以父母最大的心愿和责任就是培养你独立生存的能力!
这种能力来源于学习,先做到学习自立,然后考上大学,拿到本科学历这块敲门砖找份工作,做到工作自立,最终脱离父母后能够实现人生自立。
第四句:有弱科的孩子要抓紧查漏补缺,把各科欠缺的知识补上
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成绩差说明各科都有很多知识漏洞和断层,所以要抓紧时间补起来,否则会越积越多,积重难返!
会越来越听不懂后面更难的知识,因为各科知识前后联系紧密,后面的知识要用到前面的概念、公式和定律,如果这些基础知识在你脑海里是空白,你怎么可能听懂老师的课?
最后,还要提醒各位家长:假期防止孩子沉迷手机,规矩必须立好。
与其等孩子已经上瘾了再用强硬手段禁止,不如趁假期在家就和孩子约法三章。
规定好玩手机的时间和内容,一旦违反,必须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。
之前看过一位妈妈的做法挺值得学习。
她规定孩子每玩一小时手机,就要练一小时字。
孩子为了多玩会儿手机就答应了,但时间长了发现有点吃不消。
不管他怎么耍赖想偷懒不练字,这位妈妈都坚决不同意。久而久之,孩子也自觉减少了玩手机的时间。
约法三章的目的,其实是把选择权和后果承担权还给孩子,让他们明白破坏规矩就要付出代价。
中学生如何摆脱手机依赖?即使在暑假,也应该专心学习,以下八个实用方法,推荐给孩子:
1. 学习时关闭微信和QQ的新消息提醒
相信我,微信和QQ的即时消息大部分都是闲聊或者不需要马上回复的信息。
如果真有人有急事找你,他们肯定会打电话或者通过老师联系你!
2. 开启群消息免打扰功能
很多人都有各种各样的群,有些群特别活跃,每天消息不断,还时不时有人发红包。
不停地查看群消息,抢那几毛几分的红包,会严重影响我们学习的专注度。
所以建议大家:
对你加入的群进行一次大清理,退出那些无意义的纯闲聊群,把留下的群开启消息免打扰。学习时间可以直接关闭微信或QQ。
3. 取消朋友圈照片更新提醒
很多人打开微信看到朋友圈有更新的小红点,都会忍不住点开看看,生怕错过什么重要信息,跟不上朋友们的节奏。
但当你习惯不看朋友圈后你会发现:
其实你错过的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信息,人与人之间真正的交流,面对面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,不比在朋友圈点赞更能增进感情吗?4. 减少发朋友圈的频率
克制自己发朋友圈求点赞的心理。
真正的幸福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感受,喜怒哀乐都可以直接和身边人分享,不需要通过刻意的"晒"来刷存在感,也不用靠别人的认同来获得自我满足。
5. 卸载绝大部分(甚至全部)手机游戏及娱乐APP
6. 清理手机里的电子书
7. 在需要专注的时间开启手机免打扰功能
在需要专心学习的时候,建议大家给自己断网,手机也要开启免打扰功能(可以把几个重要电话设为白名单)
8. 早起和睡前千万别碰手机
睡前和早上醒来,是我们手机依赖症最容易发作的时段,所以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大家:
在这两个时段,不要玩手机,不要玩手机,不要玩手机!!!
我们可以培养睡前看书的习惯,建议大家休息时间好好休息,这样才能获得高质量的睡眠。
一部小小的手机,往往藏着为人父母的智慧,也决定着孩子的未来。暑假来了,希望更多父母也能放下手机,告别iPad,远离电子产品,带孩子去散步、旅行、博览群书,让孩子在大自然中观察虫鸣鸟叫、花草树木,感受山川河流、云雾缭绕之美,在书籍中开阔眼界和胸怀。
从小被大自然滋养,被人文精神浸润,被书香气息熏陶的孩子,兴趣广泛,内心丰富,又怎么会沉迷于手机等电子产品呢?
只有真心陪伴孩子,主动关心和走近孩子,才能让孩子在爱的呵护下,获得真正的快乐,忘记虚拟世界带来的虚假"美好"。
亲爱的,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,就把我们 "设为星标★" 吧!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的推送啦!
发布于:广东省按天配资-东莞股票配资-杠杆a股-炒股杠杆10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