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海南日报
■ 魏燕
在五指山漂流、在万宁冲浪、在琼中热带雨林里研学、到海大南门夜市吃一碗清补凉……当全国多地被高温炙烤时,海南的“清凉”玩法持续升温,“到海南避暑”成为社交媒体高频热词。途牛平台数据显示,海南进入全国暑期境内热门目的地前十榜单。
热带海岛缘何成为避暑热门地?答案藏在精心设计的“清凉场景”里。海口打造了一批优质亲海亲水空间,推出多项水上游玩活动,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消暑度假;保亭槟榔谷景区将清凉体验与非遗深度融合,让游客在凉爽中看见生活,在避暑时读懂文化;琼中百花岭将热带雨林的良好生态与游乐设施结合起来,清凉又刺激……这些场景用“生态+娱乐”“文化+清凉”的组合拳,让雨林变课堂、浪花成玩伴,让清凉不止于体感,让每寸阳光沙滩都生长出持久吸引力。
场景创新的背后,是观念的升级。当前,旅游市场需求与观念已经转变,游客对避暑的期待从单纯降温转向更加注重体验感。海南旅游资源丰富,不仅有阳光沙滩,还有清凉湿润的海风,自带避暑功能的热带雨林,以及各具特色的清凉美食、开放多元的文化。如何用好这些“家底”?关键在于跳出思维定式,把分散的元素串联成片,为游客打造各种夏日清凉场景,将避暑旅游升级为“情感消费”,激活清凉经济,为旅游消费注入新动能。
围绕“清凉海南”这一主题,近年来,海南推出多项政策措施,解锁清凉经济的多种打开方式。例如,今年夏天,海南推出“上山、下海、入馆、悦文”四大清凉主题攻略,为游客提供层次丰富、内涵深厚的沉浸式避暑体验。从市场反馈来看,这些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,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,也带动了文旅产业发展,为夏日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。
以多元化场景激活清凉经济,还需做足“绣花功夫”。比如特色场景的打造,不妨打破“全国通用”的旅游模板,将海南特色融入其中,让每一份清凉体验都带着海南的独特印记。旅游场景还可多些互动性,从游客的需求出发,创设多元场景,让游客可听、可看、可学、可玩,让每份清凉都成为可触摸、可创造的独特记忆。
从“避寒胜地”到“避暑新选”,不仅是旅游产品的迭代,更是发展观念的转变。可以预见,随着避暑场景持续创新、旅游体验不断升级,“到海南避暑”必将成为更多游客的选择。唯有以游客需求为导向,持续完善设施、提升服务,让游客的避暑之旅舒适、安心、难忘,将“到海南避暑”从热词做成口碑,才能让海南的清凉经济行稳致远,让“海南游”在不同季节都能绽放独特魅力。
按天配资-东莞股票配资-杠杆a股-炒股杠杆10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